Flutter 初探

原文地址:PJ 的 iOS 开发日常

原本是准备利用寒假较为充裕的时间好好研究 Flutter ,但最近组里开了一个“跨端技术研讨会”,整场会议下来体验不佳。会议主讲同学没有把技术研究透彻就召开会议,在某些问题的描述上运用了一些模糊的推断词语,导致有些小情绪(时间又很长)。会后大家对讲述的内容都不是特别满意,并且缺失了 iOS 原生与 Flutter 的对比这重要的一环,遂把对 Flutter 以及其它跨平台技术的整体研究推上日程。此篇文章为 Flutter 系列的第一篇,主要是初识 Flutter 的上手体验总结。

前言

研究一门新技术,不管利用任何手段去探索和实践,我的底线是必须亲手把 demo 写出来,不管看了几篇、几十篇质量有多么高的文章都抵不上动手实践,因为别人所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没法全盘去经历,双方在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上会带入自己以往的经验,但务必保证事必躬亲,唯一无二。就算技术预研时间十分紧凑,也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17 年在“蜗牛睡眠”暑期实习时,我做了一个自己在面试前毫无准备的新方向——游戏开发。面试时一点都没有透露出我进来后是要做游戏开发相关的事情,全盘在讨论 iOS 开发内容。正式入职后,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别对 UnityCocos2d-X 攻关了产品的核心难点,从语言、社区支持、上手难度、相关类库、定制化难易等几个方面根据产出的 demo 做了对比,最后选择了 Cocos2d-X 完成了接下来两个多月的产品开发。

在技术预研环节中,我们并未相信各自社区对各自平台的优劣描述,因为当时全网都在倒向 Unity 更适合游戏开发这一边,如果只是通过所看到的资料就盲目进行开发工作,那么这个产品的开发进度将会更加延后。

这是我对技术预研阶段的认识,始终坚持这几点:

  • 验证 demo 一定要写;
  • 当全网都在疯狂吐槽一门技术时,那么它一定有个很大的优势;
  • 当全网都在说一门技术好的时候,大家都快来用它,那么它一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 要针对产品的核心难点做验证 demo,而不是直接拿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预研阶段的产出;
  • 性能相关的研究一定要使用部分真实或相似需求进行切入,否则无法正确预估正式接入后的成本;

以上是在技术预研阶段自己所坚持的一些点。去年年初开始学习 React-Native 和微信小程序当时最火的两个跨端技术,当时即将步入考试周,但每天晚上回宿舍后还有将近一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遂把两个跨端开发技术进行了快速入门学习,以下是当时输出的几篇文章:

在开始学习这两门技术时,已经上线了基于原生开发的 iBistu 4.0 iOS 客户端。在保证 UI 、数据源和操作逻辑不变的情况下,对两门技术做了一期验证,后续因为时间关系(过年回家)未继续开展。

正是因为通过了自己的手撸完验证 demo 并且对比产生总结,在面对新技术时有了一个较为浅显的把握,让接下来做更深入的研究时有了很大的保障,不会像当时给我上软件工程课的老师那般冒出“微信小程序出来啦!那些做 App 的都要死啦!......”等可笑之语。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承认前辈们在技术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对新技术也能看个七七八八,但具体研究得有多么透彻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做任何事情都得首先对得起自己,尤其对待技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计算机没有感情,它并不懂得自行推断。

环境配置

根据 flutter 中文官网上所引导的步骤进行配置,中途可以根据 flutter doctor 命令进行检查相关依赖是否配置完成。

设备

  • iOS: iPhone 7, iOS 12.1.2
  • Android: meizu 15, Andriod 7.1.1

遇到的问题

  • 在环境配置中,官方推荐使用 Andriod Studio 进行开发,因为体验是最好的,当然同时也支持 VS CodeIntelliJ。因为开发机“常年”连接公司内网,导致无法在 Andriod Studio 中下载 DartFlutter 插件,尝试好几次,网上的资料都翻遍了,突然灵光一闪!我特么这是在内网啊!切回外网后,一切顺畅......

初体验

Flutter 官方上说的优势之一为“热重载”,新建 flutter 测试项目分别运行在 iOS 和 Andriod 两台测试设备上,iOS 的热重载只要每次 cmd + s 即可,但 Andriod 需要执行两次(非必现),看第一次打印出来的信息提示已经完成 hot reload,但设备上什么都没出现,必须执行第二次 cmd + s 操作后,才能看到真正的 hot reload 的效果。

左:iPhone 7,右:meizu 15

flutter 官网上对于“热重载”是这么描述的:

通过将更新后的源代码文件注入正在运行的 Dart 虚拟机(VM)中来实现热重载。在虚拟机使用新的的字段和函数更新类后,Flutter 框架会自动重新构建 widget 树,以便您快速查看更改的效果。

所以对于在 meizu 15 上需要执行两次保存操作才能触发“热重载”后的效果展示,我的推测是,在第一次执行保存操作时要么没有把新更新后的代码注入进 Dart 虚拟机中,要么就是注入了但未触发重新自动构建 widget 树。

渲染

Flutter 的一大特点,基于 Skia 框架直接进行 UI 的绘制,在 iOS 和 Android 上都脱离了系统 UI 库,先不讨论具体性能如何,但这种做法相当于至少在 UI 渲染这一层 Google 已经在 iOS 和 Android 两个平台上自己都控制了,可能会受限一些系统 API,但也可以做一些原生不支持的事情。

Flutter 在 iOS 上的视图层级

差异点

  • 入口的 Main 函数入口使用了 => 语法糖,官方说是“这是 Dart 中单行函数或方法的简写”:
void main() => runApp(new MyApp());

// 我的推测:上下两者相等,论简洁性,确实是好看一丢丢
void main() { runApp(new MyApp()) }
  • 每一个 Widget 都会有一个 build() 方法,用于描述如何根据其他较低级别的 widget 来显示自己。我的理解就是 initView 方法;

  • Dart 中“万物”(包括布局)都是 Widget,这点就类似与 Objective-C 中的“万物”都是 NSObject

  • Scaffold WidgetMaterial library 中的一个 Widget,提供了 Material 风格的基本组件。

  • Flutter 中并没有类似 iOS 中的 UITableViewCell,直接在 ListView Widget 中构建了 cell,正是因为没有 cell 的概念,所以原本每个 cell 之间的“分割线”也需要手动使用 Divider Widget 进行索引模拟。推荐一篇关于 Scaffold Widget内容介绍

  • Flutter 的 Widget 分为 StatefulWidget(有状态)StatelessWidget(无状态) 两种,这跟在 iOS 中只要是继承了 UIResponder 就具备与用户产生交互进行状态的改变不一样。在 flutter 中如果我们需要实现设计要这个组件是否需要有状态的改变。

一些简单操作

  • 格式化代码Dart 疯狂嵌套的代码风格已经被吐槽烂了,好在可以在写完代码后,利用 Android Studio 中提供的 Dart 格式化代码工具:选择任何一个 Dart 代码文件,右键选择“Reformat Code with dartfmt”,代码格式立马变得好看了许多。

总结

经过这次对 Flutter 的初体验,对其惊叹的地方有:

  • 真的做到了一套代码可以“无脑”运行在 iOS 和 Android 两个平台上,使用 Andriod Studio 编写完主体代码后,完全不需要做任何平台差异化设置,直接选择不同平台设备直接运行即可,在加上真的脱离了 JS Core 的“热重载”技术,在 iOS 上的开发体验非常流畅和方便!
  • 在 iOS 上真的抛弃了 UIKit 的所有内容,全都基于 Skia 自己渲染,这点跟 Texture 在 UI 渲染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 Dart 这门语言本身有着与 JSX 类似的代码风格痕迹,尤其是对 Widget 做属性的定义时,但从整体上来看因为前身是准备要替代 JS,所以在很多地方也有 JS 痕迹,在一些细节上又透露着 Java 的微小细节,所以从语言本身的上手难度不算大,并没有在语法层面上做出太多的革新。
  • 强烈推荐使用 Android Studio 进行开发!!!
  • 创建 Flutter 工程下的 iOS 平台工程居然主体基于 Swift,这点让我十分意外!

目前来看不满意的地方只有一个:
在 iOS 上的长列表滑动卡顿十分严重!!!在快速滑动下,估计只有两三帧,而且每一个 ListTitle Widget 上只放了一个 Text Widget 啊!太辣眼睛了......视频在此,对 Flutter 抱有所谓“高性能”的同学可以死心了。

后记

Flutter 的这一系列的文章引起了当时与会同学的一些“讨论”,当你看到本文时已不是最初版本,这对于从来不修改原文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同时也因为这个事情,让我对 Android 开发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不想再以“我是写 iOS 的......”来规避掉核心问题,真的再也受不了了。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
优秀的人遵守规则,顶尖的人创造规则
PJHubs
讨论数量: 0
(= ̄ω ̄=)··· 暂无内容!

讨论应以学习和精进为目的。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