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阅读系列 :组队学习

之前论坛上看过一些组队学习的帖子,大多数帖子更多的只是提出一种诉求,这篇文章将谈谈本人对组队学习的一些理解。

为什么需要组队学习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方式,连接不同城市的异类。组队学习让异类遇到异类。人要可持续成长,需要满足自主、胜任、归属的需求。小队带给成员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建立在个人投资和相互依赖的基础上的。小队里的每个成员都是具有欣赏能力的受众,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给其他成员带来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

什么是组队学习

《剑桥学习科学手册》这本书将组队学习称之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 提高集体知识并以此带动个体知识的增长。关键特征在于 存在一种可以让每个人参与到为增进理解而努力的学习文化中。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 成员各有不同的专家知识,乐于贡献,同时共同体支持他们的发展;
  2. 旨在持续提高集体知识和技能的共同目标;
  3. 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
  4. 共享所学知识。

对于编程学习公共体而言,目标应当具体且单一,比如 PHP,或者是高度相关的几个目标,比如 PHP 和 MySQL。人数应当控制在 20 ~ 50 人之间,人数太少的话彼此之间会因为过于熟悉导致说话有所顾虑,而人数太多的话则不利于团队的维持和保持向心力,任何技术群人数超过一定数量都会变成灌水群。

组队学习的案例

组队学习存在以下几种典型:

  • 实践共同体
  • 知识构建共同体
  • 桑巴舞学校。与编程的学习共同体关联不大,省略。

实践共同体也称为「认知学徒制」。大神创建项目后,小白们以学徒的身份直接参与进来,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逐渐进入核心圈。典型案例可参考 技术团队的学习方法:每天学习 100 分钟,成功写出 2 本书这篇文章,里面的学习共同体就是一种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少之又少,即使是收费的导师,也未必能够胜任。

知识构建共同体,是指通过共享发现、建构彼此的观点,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活动时构建自己的知识。Laravel 社区虽然不是学习共同体,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基于知识构建的社区。在社区里,成员可以分享理论成果,也可以分享个人观点,而其他成员则进行「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将建构的知识转化为深层的个人知识。

如何实践

大家对组队学习的初衷往往是想利用同侪压力来强迫自己学习。但是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作品说话,利用输出来倒逼自己成长。对于成员来说,输出大于一切。

因此,不推荐使用 QQ 和微信等具有强烈社交属性的工具,Github 或知识星球等工具则更适合作为学习小队的工具交流工具使用。

那么,如何用作品说话呢?推荐以卡片为单位来进行输出,这样能保证成员每天都有输出,更容易控制成员的数量和质量。举一个 PHP 的例子,卡片名为 「PHP 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PHP 可使用 serialize 方法对值进行序列化,使其在存储的时候不会丢失类型及结构。其中,对象序列化时,结果会多出一个指向对象所属类的指针。与 serialize 对应的是 unserialize 方法。

此外,在对对象进行序列化或反序列化时,会调用对象的 __sleep 以及 __wakeup 魔术方法。举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在反序列化数据库链接类时,需要重新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public function __wakeup()
{
    $this->connect();
}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
讨论数量: 2
Epona

个人觉得组队学习的话,还是水平相近的人组队会好一些

4年前 评论

相同的爱好,相同的努力,做相同的事情

4年前 评论

讨论应以学习和精进为目的。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