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记-大浪潮下的小小打工人

我的2020年记-大浪潮下的小小打工人

大纲

2020在疫情中启程,也在疫情中结束;首先是工作上先体验了一波 停工+自由职业 的感觉,2月到4月也是我博客输出最多的时间,随后在4月找到了新工作,开始在新的业务场景中探索,技术大方向上了解并研究了 机器学习、NodeJs、ElasticSearch、Serverless、CI/CD、容器化 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与之前做内部系统的公司不同,进入到做 App的公司让我 对生产环境更为谨慎和敬畏,更多的考虑到细节和退路 。再持续为公司招聘大半年终于把后端运维团队凑齐,基于 nodejs 和 AWS Lambda 的 Serverless 架构 也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成型。

工作

海外旅游公司的衰落

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的春节旺季直接变成了亏本求生存的状态,特别是公司主要做海外轻奢定制游,收入变 0,供应商还有款项拖欠。旅游行业从渠道到供应商全体变老赖,公司全体进入 停工状态 ,领上海最低工资。

当时刚过年,看着海外疫情和国内感染人数蹭蹭往上涨,觉着旅游公司至少大半年没有起色(实际上是一整年了,还是没有一点起色),工作属于挂着简历,没多少面试的状态。但还好与公司 PM 比较熟悉,接了两个外包的活儿,靠着公司低保和外包结款,再加上疫情期间支出也缩减了,一月花呗 1400多,收支平衡还是做到了。

随后在公司进一步缩减规模前,我找到了新工作,是一家做海外APP发行的小公司,吸引我的是深度学习的实践场景、技术氛围的承诺和创业公司依旧 965 的作风,至少意味着技术方向上能有不少的补全以及充足的时间自我提升。

PS:老板还是非常义气的,在几乎没有收入的情境下,六七月还把 19年的年终奖发了

我的征程也是公司的征程

入职后发现公司正好处于分家、搬家、老员工离职的过渡期,给了两天时间交接工作,了解后端状况,然后就搬到了通勤 1h 的中科路(之前面百度去过的地方,真没想到日后会经常走这条路)

随后就接手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核心产品请求加密算法改造、AWS ServerlessAWS 的容器化方案 Fargate 和阿里云的 Serverless K8S、过亿 ES 数据清理和迁移、logstash 日志手机方案、CodeReview、性能优化、CI/CD 及持续了大半年的针对运维和开发的招聘。

不断招聘的这大半年,经过 HR 初筛 + 题目初筛到我手上的后端开发简历 33份,运维简历 32份,听说 HR 这半年把符合的都聊了个遍,到最后还是靠着缘分,在12月到元旦这个时间找到了满足需求的人。

持久面试也是一种锻炼,最多的一天排了四个面试,每次都需要从拟好的角度配合对方的经历进行交流, 从一开始控制不住面试时间,到后来渐渐把控好交流节奏,一点点的对这个过程变得熟悉。面试中遇到过从业二十年但知识也随着两侧的斑白慢慢过期的老兵,也遇到过半瓶水但莽撞桀骜的面试者,还有满足技术需求但经历作假被 HR 淘汰的各式各样的人。

到2020年底,团队各角色也已齐整,大部分架构已经搭建完毕趋于稳定,各个组件也都已经调整到符合当前业务的状态,回头一望,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身为后端或身为全栈或为更好的将来做打算,技术生涯不能只放眼于现在,路在脚下,慢慢走。

社区

个人开源

今年的开源贡献算是稳定吧,连续一段时间都能持续输出,新增了 Web3d 模型转换和展示相关的项目和为招聘而写的 hire-tools,还有数据库迁移、API签名计算等零散的小项目。

得知我的 BUG 被深藏北极冰封上千年,心情一阵激动,甚至还为此发了朋友圈。

也许是觉得自己也许并不能在漫漫历史上有所笔墨,但我的 BUG 会比我存在的更久,在岁月中留下痕迹,也许以后它还会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也说不准呢。

lay-excel 项目继续修修补补,中间用了 webpack 重新做了打包,在11月发布了 1.7.2,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我的代码跑在世界各地的机器上,非常开心且荣幸。

Learnku

2020.12 发现这个平台以来,贡献了一百多个翻译分段,VueJS 见习版主已经到第 10周了,还有两周达到版主的要求。几乎每周都会译者排行截图留恋,霸榜的感觉真好😁。

社区的新帖子每个都点开看,基本每个帖子都点赞,基本每个问题都尝试答,但是社区本身就不太活跃的样子,所以大多数声望都来自翻译;其实想在见习版主结束后转到 go 社区,因为目前个人大的学习方向就是 golang,多在社区交流发帖有利提升。

在这个平台的一两个月,也建立起了对英文技术翻译的一些兴趣和自信,虽然遇到长句翻译也很容易蒙圈,但看到那些英文文档和文章都没这么怕了。

开发者大会

参加了今年的 PHP 开发者大会,了解了一些相对前沿一些的应用和架构开阔眼界,积极互动还得了一堆小奖品

Golang 学差不多考虑去听听 Gopher China,听说 20 年分享的干货还是有不少的。

个人技术提升

深度学习

这门子技术在去年就一直很感兴趣,停工期间公司有技术分享的计划,在自己看了基础入门书籍后,做了两堂关于深度学习的分享。

那本书现在还记忆犹新,名字叫做 《深度学习的数学》 ,主要涉及到的都是数学基础以及卷积、向量机的原理,基于此写了一系列博客,两三星期的样子,写了11篇,有两篇阅读量还出乎意料的不错。

机器学习

随后进入了现在这家公司,规模不是太大,里边也有部分深度学习的技术场景,基于 VGG19 做的图像风格迁移,当时招聘还专门考察了这部分的基础能力;

进公司后第二天老板就送了我两本书,一本 《深度学习之美》,一本 《DEEP LEARNING》 ,第一本看了个多月刷完了,对基本的卷积、时序、OSTM、胶囊网络有了个概念,但是没上手写多少代码,实操还停留在手写数字识别上,也没有整理相关的博客。

体验到了炼丹师的快乐,hhhhh

现在这两本书还在我的案头(并没有垫显示器)

随后公司让调研了很多深度学习相关的产品方向,包括 黑白图转彩色,动漫画风迁移,AI抠图 等等,给一些项目提过一些简单的 PR,能上生产的方向特别少,最后对比多家采用了百度的抠图 API 并针对海外场景做了中转,随后由于产品停滞,进入维护阶段后就没有相关工作了,有点遗憾。

个人对这个方向还是很感兴趣的,就是积累和实践所需成本暂时无法给到,因为其他的 后端、前端方向还需要加精,不能走成了四不像。

MySQL底层


今年把 《从根上理解MySQL》 这本书读了两遍,电子版一遍,纸质版一遍,对 MySQL 的理解个人觉得得到了不少的增强,从底层行结构到页再到表空间,再从索引原理到 JOIN 再到查询优化器,以及 页Buffer 和锁,都是之前业务代码中不曾想到的东西,理解底层之后对 SQL 优化的理解更深,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加有方向。

Redis 底层

《Redis 设计与实现》 这本书去年看了一遍底层数据结构,今年重新刷了一遍,看到哨兵和集群还有槽分配的时候,身边的场景不足,了解但不够理解,还需要继续加深。

算法

年初买了本 《小灰的算法之旅》 很快就看完了,对算法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 动手太少了 的问题依旧存在,导致很快就会忘掉。

后来刷了半个月的 LeetCode 每日一题,有思路的都尝试实现掉,但是很多题都找不到思路,于是乎买了一本 《labuladong 的算法小抄》 ,公众号写的很不错的就买了实体书,但问题又出现了,本来我是去食堂吃饭 12:30 回来就可以刷刷算法,但是新的运维和后端小伙伴来了之后,经常外边吃,本就不充裕的时间通常就来不及看算法了。这本书看了 DFS/BFS/动态规划 后就被放到了桌角,有所斩获,但是跟预想的收获有点差别。

Web3D

Web3d 这个方向是疫情期间研究的,正好女朋友公司也在做这个调研,我顺着 threejs 折腾出来了一个效果还行的渲染,还对模型格式有了一定的理解;

还参与了部分 vue-3d-model 的开发,后来找到新工作后,就没继续往里边提 PR 了。

配合之前的 python 基础以及 node 基础,结合 Docker 整了一个转换模型格式的工具出来,这就是新开源的 3d-model-convert-to-gltf 可以 将 STL/IGES/STEP/OBJ/FBX 格式的模型转换为 GLTF 格式 ,并自动压缩,有利于 web3d 的模型展示和渲染。

文件类型 文件名 转换时间 原大小 转换后大小
stl assets/test.stl 2368.890ms 7.6 MB 86 KB
iges assets/test.iges 1641.226ms 1 M 111 KB
stp assets/test.stp 2969.200ms 5.1 MB 217 KB
fbx assets/Samba Dancing.fbx <1000ms 3.7 MB 614 KB

STEP和IGES模型转换为适用Web的glb格式

还有折腾出的一些 demo 级别的东西

比如 threejs 官方 头盔渲染

比如一个带监控报表的 高达工厂

还有带简单交互,体积计算的小模型 眼骨

模型场景 编辑器

还有 modelbox-sdk 项目,可以动态的 上传模型 ,转换模型,然后直接生成 预览链接 嵌入到项目中

CSS及泛前端

日常工作和方向都偏向后端、运维方面,但前端来说还是很感兴趣,抽空看了 《CSS权威指南·上卷》 以了解 CSS 属性的全局和部分实现机制,介绍还是很清楚,如果工作需要的话当速查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还在拉钩教育上一分钱薅羊毛买了不少课,写得还是很好的,比如当时追更看的 《前端高手进阶》《Webpack原理与实践》
高手进阶里边对 DOM树、 AST 语法树和浏览器渲染的部分让我印象挺深刻的

Webpack 那本小册对执行机制和插件机制讲的很浅显易懂,看完我就 反手把之前用 glup 打包的 lay-excel 开源项目改为 webpack 了。

并不是只看了 8m,追更到第8讲把 plugin 之类的都讲过了

ElasticSearch

ES 方面之前接触比较少,主要是在换公司之后,有大量业务数据存在了 ES 集群中,而集群的配置又很不合理,于是乎开始了整理老数据和集群优化之旅。

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就是数据迁移,来之前 ES 的 rollover 都是由特定机器上的定时脚本跑的,不知道何时这个脚本突然不跑了,间接导致了一个超大索引,具体细节记不太清了,大概是 60G,数据量妥妥过亿;有些索引迁移到一半还给误操作删掉了,大概一千万条,还好不是特别重要的数据,至此除了那些立马要执行的删除,我 再也不敢把 DELETE 语句放到 Console 里边了

其实这一千万条还能通过备份找回来,但当时问过了没关系就算了

随后对 ES 的存储部分做了比较详细的调研,最后选择用 AWS ElasticSearch 的 IAM 来做索引的自动过期删除,原有老逻辑的 rollover 还是走自动脚本。

还针对索引的分片策略进行过优化,配合无用数据清理,成功在合理的数据范围内把分片数量从 1000个降到 100个 ,配置也从 三主六数据降到了一主两数据 ,速度还比之前快。

Golang

想写 golang 不是一天两天了,中间尝试过两次但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持续下来,直到后来耐住性子抽出俩星期把基础语法和 net/http gin gorm 的常用库弄懂了,才算正式入门,目前做出的东西暂时还没有值得一提的,就是编译产物直接能在 alphine 的基础 Docker 镜像上跑还是很吸引我的,对容器大小压缩和部署很有帮助。

这两天发现了 go-zero 这个开源项目,非常强大,作者微信直连,很赞。

Nodejs – Serverless

来到新公司的另一个收获是对无服务化的理解,AWS Lambda 只是 FAAS 的一种实现方式,目前支持 python/nodejs 两种语言;在 Lambda 中,时间就是金钱,最近修改计费维度为 1ms,省钱的作用就更明显了,代码写越好执行时间越短越省。

两种语言我都写过,都是弱类型的脚本语言,在包管理和逻辑编写上还是 JS 相对更舒服一点,而且 Nodejs 前端也能很快上手,维护成本相对低一些。

曾写过一个 dynamo 数据流同步 ES 的需求,官方代码是 Python 的,部署上去的包特别大,还老是莫名其妙执行超时导致后继所有流推送失败,跑得还特别慢(记得是 1s 上下);随后用 NodeJs 重写了一份相同的逻辑,运行非常稳定,一次推送平均 40ms(算上启动时间)。

写这么久 Lambda,要想真正发挥其作用还是需要与生态相结合,比如 AWS 中的 CDNAPI GATEWAY 以及整合 Lambda 的神器 step function 工作流,可惜现在还不支持 RESTFUL 风格的 API GATEWAY,不然就作为公司无服务架构的核心了。

Serverless 也不全是好的方面,首当其冲 冷启动问题 ,比如长时间没有请求进来,lambda 的运行池中没有你部署的代码,第一次启动就会非常慢,甚至能有几百个毫秒;亦或者请求比较零散,没有做预启动实例的情况下,长时间都只有一个实例在运行,突然请求多起来了,出现了两个实例并行运行的情况,冷启动问题又出现了,这种问题目前的云厂商都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还有偶现的全局变量连接复用时,连接超时、连接被关闭等问题持续存在,需要经常分析日志和报表才能从中发现和解决。

Docker 容器化及 CI/CD

这一年运维任务上接触最多的就是 Docker 了,从我进入新公司开始,就开始了环境容器化之旅,先是基于 docker-compose 做了一个可复用的测试环境,随后开始为项目编写 Dockerfile,搭建镜像仓库,做项目基础镜像等等工作。

随后新项目要部署,调研了 AWS Fargate 容器化方案以及 Aliyun Serverless K8S 容器化方案对项目做了流程化的部署,弹性伸缩和自动滚动发布是真好用,偶尔看着高峰期自动加上的机器就有种莫名成就感hhhh。

毕竟要容器化部署,打包之类的自然得自动化,公司仓库用的 Github,于是顺理成章用来 GithubActions,跟 Gitlab-CI 用起来差不太多,大多数场景用封装好的 action 就能实现,挺简洁的。

测试分支推送后会自动更新到测试环境,生产环境需要打 tag 生成对应镜像后半手工上线,已经比之前人肉运维逐个机器进行灰度发布好太多了。

个人

旅行

去年和女朋友定下的主题是 “陪你一起看世界”,所以 2020 年农历春节本来打算一起桂林深圳游玩一下,请假、旅行计划和机票都准备好了,但是疫情突如其来,全盘打乱,哪儿也去不成,返沪后疫情未曾好转,还有外包和找工作悬着,所以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慢慢出游。

单论去过的地方,今年还是有不少的,八月去了黄山,十一回了趟重庆,元旦前去了南阳,再去了杭州,然后去了绍兴。

元旦之行还借了单反,学会了单反的基础操作,也拍出来了一些看起来不错的照片。

黄山之行

黄山真的超美,烟雾朦胧,时不时露出人造小亭和嶙峋奇石,恍若仙境。

黄山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日出,还有凌晨四点为了看日出出门后看到的第一眼星空, 它不像城市内看到的星星那么暗淡无光,也不像虚拟星空软件里边每颗星都那么刺眼,但就是那么清晰,buling buling 的闪,抬头看到的那一刹那我感觉眼泪都快涌出来了,无际的星光以及皎洁的月光洒在额头上,自己就像变身成了光,置身于空旷无际的宇宙。

当时拍照全靠手机,无法照下这震撼的一幕,网上找了拍摄图,但跟身临其境的体验差别还是很大的。

国庆之行

十一国庆去了绍兴见了家长,天气不冷不热,温度刚好,风儿喧嚣,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还跟大学室友、女朋友一起在重庆齐聚一堂,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但有些地方也是第一次去,有些店也是第一次吃。

洪崖洞不管去几次都会有一种华灯初上,千与千寻的感觉~

到了重庆自然是少不了的火锅,较场口佩姐火锅(伙伴们搜出来的,本地人只听过没去吃过)

国庆生活还是很丰富多彩的,连续十一天,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

元旦之行

元旦九天的安排更为松散,学了两晚上的单反,然后就带着一路游一路拍,从上海到南阳与记忆中的人和物团聚,再从南阳到杭州领略西湖风光,最后再拜访了女方家长,收官!

记忆和现实交触的校园

总是能回想起踏上技术之路的点点滴滴,熟悉的学生社团、熟悉的教室,位置没变场景没变,但是人变了,变得都不认识了,教室也没有我们的位置了。

蒙出来的精选作品分享

关于未来

时间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人,变化总在时时刻刻的发生着 ,从实习进入互联网工作的这两年中,经历过数次业务缩减裁员,公司由盛转衰再到疫情打击下的举步维艰。再经历了停工+自由职业,再慢慢稳定找到了一个适合当前阶段的公司开始新征程。

之前看 《谁偷了我的奶酪》,就喜欢像 匆匆、嗅嗅 那样,不放松警惕,发现周围的变化,脚踏实地去做,用以应对突然可能发生的变动,尽量把主动权握到自己手里!

在平时也都会有一种危机感和焦虑感,一是来自技术,二是来自生活。 互联网行业现在相对传统行业确实有着相对高的薪资,有点机器逐步淘汰和剥削传统手工业的感觉。举个可能不很恰当的例子,当年煤矿业也是令人羡慕的赚钱行当,资深矿工也能拿到相对不错的高薪资,但是随着产业和大工业的发展,矿工的工资也变得与普通工种一样。像程序猿这个行当,在智能化和滚滚后浪推前浪的趋势下,在未来也可能变成普通工种,唯像前文说的 “匆匆”、“嗅嗅” 那样关注及适应变化,方可在时代的大潮起伏中向前游去。

本帖已被设为精华帖!
本帖由系统于 3年前 自动加精
讨论数量: 18

这生活也太充实了! :+1:

3年前 评论
wj2015 (楼主) 3年前
Summer

超勤奋的兄弟 :+1: 2021 加油

3年前 评论
wj2015 (楼主) 3年前
Epona

膜拜大佬!

3年前 评论
wj2015 (楼主) 3年前

人生赢家啊 :+1:

3年前 评论

厉害,向大佬学习 :+1: :+1:

2年前 评论

善于总结的生活,真好 :+1:

2年前 评论

那个学校 是南阳理工吗

2年前 评论
Tacks 2年前
catnotone (作者) 2年前
wj2015 (楼主) 2年前

很厉害。学习的对象。

用 3d 写东西感觉很好。比如在 3D 世界里,有个人物模型,可以走走停停,进房间,可以跟别人打招呼,做表情,最后主要看看 LC 教程。当然会很卡了吧。

2年前 评论
wj2015 (楼主) 2年前

讨论应以学习和精进为目的。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