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


看书是存在着一个取舍问题的。不同类型的书你会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去看。

比如说,上学时的语文课本,课文部分你会从头通读到尾,课后的练习题部分,想必你不会去细读题目吧,因为这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再比如,看网络小说时,你会像看语文课本这样,逐字逐句的通读吗?也不会,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看小说完全就是出于娱乐的目的,知道个大概情节就可以了,无需在意细枝末节。

今天要说的是,即使是在看一些严肃、专业的书籍时,同样存在着方法问题。

比如,我最近在看的《代码大全》,全书 542 页,每一章都有目录介绍,每一节都有描述说明,如下图

整个红线圈出的部分就是对标题 隐喻的重要性 的一些解释说明,诸如这些内容,实质上存在着可取舍的选择,如果你对“为什么隐喻很重要”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完全可以跳过这部分的内容不看,或者是不需要逐字逐句的去细读,大致浏览即可。

如果采用这种策略,好处是什么呢?

1.掌握核心和骨干内容

无论是多么经典、权威的书本,不可能全文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总是红花和绿叶的搭配。

很多文字起到的就是润滑剂的作用,完全可以舍去,剩下来的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核心观点,也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也是我们看这本书的根本目的。

2.大幅提升阅读效率

如果按百分比来划分,一本书中真正精华和核心所占的比例可能就在20%左右,剩下的80%都是润滑剂(这个比例数字主要用来强调核心和润滑剂的篇幅占比,纯属虚构)。

使用这样一种阅读的策略,可以提升效率,如果原来是一周一本,调整过后可能就是一周五本,时间线扩展到一年,这其中的差别会相当惊人。

尤其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资源过剩,尤其需要这样的策略。

3.调整精力分配

将一个人的精力视为一种资源,就存在着资源的分配使用问题。

从头到尾的通读策略,其背后实质上是精力的均分,无论是重要部分还是非重要部分,都一样对待,显然这是一种效益较差的分配模式。

今天介绍的这种模式,实质上改善的是精力的分配。通过对核心和润滑剂的区分,可以调整精力的分配。

比如,对于核心部分,除了第一遍的浏览外,可以细读,细读之后还可以多读,通过重复的方式来加大资源的投入。

很显然,均分模式和有侧重点模式在效益角度来看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的。

改变旧有的读书方式,勇于舍去不重要的部分。这是思维角度的转变,实践过程中必然存在反复,心里不踏实,情绪焦虑,这都是正常现象,也是必经的过程。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
城里的野山参
讨论数量: 1
秦晓武

这里加几个步骤:

  • 为何读这本书(目的要明确)
  • 准备投入多少时间来达到目的(规划和止损)
  • 定期回溯和总结
3年前 评论

讨论应以学习和精进为目的。请勿发布不友善或者负能量的内容,与人为善,比聪明更重要!
文章
69
粉丝
10
喜欢
30
收藏
41
排名:571
访问:1.4 万
私信
所有博文
社区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