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设计模式 读书笔记(三)之 模式分组
设计模式分组
一、创建型模式
-
抽象工厂模式
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或相关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他们具体的类[DP]
-
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DP]
-
工厂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DP]
-
原型模式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DP]
-
单例模式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DP]
总结
- 创建型模式隐藏了这些类的实例是如何被创建和放在一起,整个系统关于这些对象所知道的是由抽象类所定义的接口。这样,创建型模式在创建了什么,谁创建它、它是怎么被创建的,以及何时创建这些方面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DP]
- 关于松耦合:内聚性和耦合性
- 内聚性描述的是一个例程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而耦合性描述的是一个例程与其他例程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软件开发的目标应该是创建这样的例程:内部完整,也就是高内聚,而与其他例程之间的联系则是小巧、直接、可见、灵活的,这就是松耦合[DP]
-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的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创建型模式都会将关于该系统使用哪些具体的类的信息封装起来。允许客户用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的‘产品’对象配置一个系统。配置可以是静态的,即在编译时指定,也可以是动态的,就是运行时再指定[DP]
- 通常设计应是从工厂方法开始,当设计者发现需要更大的灵活性时,设计便会向其他创建型模式演化。当设计者在设计标准之间进行权衡的时候,了解多个创建型模式可以给设计者更多的选择余地[DP]
二、 结构型模式
-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DP]
-
桥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他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DP]
-
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DP]
-
装饰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加灵活[DP]
-
外观模式
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 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DP]
-
享元模式
为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DP]
-
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DP]
-
总结
问题 : 信息的隐藏促进了软件的复用,如何理解这句话?
类之间的耦合越弱,越有利于复用,一个处在弱耦合的类被修改,不会对有关系的类造成波及。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就不要让这两个类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实在需要调用,可以通过第三者来转发调用。
-
代理模式与外观模式的区别
-
代理对象代表一个单一对象而外观对象代表一个子系统
-
代理的客户对象无法直接访问目标对象,由代理提供对单独的目标对象的访问控制,而外观的客户对象可以直接访问子系统中的各个对象,但通常由外观对象提供对子系统各元件功能的简化的共同层次的调用接口[R2P]
-
代理与适配器之间来说,代理模式是一种原来对象的代表,其他需要与这个对象打交道的操作都是和这个对象交涉。而适配器则不需要虚构出一个代表着,只需要为应付特定使用目的,将原来的类进行一些组合[DP]。
-
-
三、行为型模式
-
观察者模式
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
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的算法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DP]。
-
命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可以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操作[DP]。
-
状态模式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让对象看起来似乎修改了它的类[DP]。
状态模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组织与特定状态相关的代码,决定状态转移的逻辑不在单块的if或switch中,而是分布在各个状态子类之间,由于所有与状态相关的代码都存在于某个状态子类中,所以通过定义新的子类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新的状态和转换[DP]。
-
职责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DP]。
四、 行为型模式第二组
-
解释器模式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DP]。
-
中介者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DP]
-
访问者模式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DP]
-
策略模式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它们一个个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相互替换。本模式使得算法可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DP]
-
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DP]。
备忘录模式把可能很复杂的对象A的内部信息对其他对象屏蔽起来,从而保持了封装边界[DP]。
-
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DP]
五、 总结
- 工厂方法的实现并不能减少工作量,但是它能够在必须处理新情况时,避免使已经很复杂的代码更加复杂[DPE]。
-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体现的就是抽象的思想。
- 类是对对象的抽象
- 抽象类是对类的抽象
- 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
本作品采用《CC 协议》,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