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台
这篇文章是我在知乎关于「中台」的回答,原文在此
四年前开始关注中台的概念和话题,2年前开始实践,并且我们也积极推动 Laravel 框架在中台应用中的技术实施,并且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中台产品:石方数链 CB-LINK
写这篇文章,分享下自己对中台概念的理解,也会陆续更新一些,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案例,感谢社区支持,欢迎讨论
中台不是具体系统,是一个技术架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 中台提供一种数据聚合服务,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
- 企业应用会依赖很多第三方服务和数据,需要一个中间层做数据互通
- 为了降低频繁更换核心系统的风险,后台系统逐渐只关注某个业务场景的具体实现,需要消除和外部数据的过多接口,这些数据对接工作逐渐抽离出来放到一个服务层中
这种把各个平台的数据放在一个单独的子模块中做汇总、聚合、转换的设计模式,逐渐催生了「中台」的概念。
中台的作用,好比路由器
打个比喻:路由器实现了手机、平板以及其他硬件和宽带的数据链接,有了路由器,硬件之间相互独立,又协同工作,可以做到快速交换数据,实现互通。
「中台」则是企业数据的路由器。
以中台在某餐饮商家的外卖业务数据整合场景中的应用举例
1、多业务来源数据统一
数据来自于饿了么、美团、小程序...等等,通过中台系统,可以把这些数据统一接入订单库
2、数据聚合
通过中台聚合订单,对外提供「订单API」。门店Pos系统通过订单API获取订单打印小票,库存系通过订单API扣减库存,财务系统通过订单API结账。
3、快速扩展
企业如果后续要上新系统,比如会员、积分子系统等都可以直接和中台接口对接,获取到全渠道的业务数据,快速完成系统搭建,响应业务需求。
中台的出现的必然性
Thoughtworks王健《白话中台战略系列》中提到一个观点,业务「配速」,是理解中台系统出现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大多数企业已有的后台,要么前台根本就用不了,要么不好用,要么变更速度跟不上前台的节奏。\
很多企业的后台系统,在创建之初的目标,并不是主要服务于前台系统创新,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后端资源的电子化管理,解决企业管理的效率问题。\
总结下来就两个字“慢”和“贵”,对业务的响应慢,动不动改个小功能就还要花一大笔钱。
文中也引用了Gatner在2016年提出的一份《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报告,即按照“步速”将企业的应用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对应前台,中台,后台。
简单讲,中台类似一个变速齿轮,将前台的快速响应和后台的复杂,稳定可靠,变化周期相对较慢的矛盾适配起来,快速驱动业务创新的同时,又保持了IT架构的稳定。
兄台~~
财哥,中台我可以理解为一个hub么?
为什么感觉就相当于一个逻辑层呢?
@li-luo-ao 求大佬分享架构图QAQ
@minororange 深圳云顶TOP1又来搞事? /滑稽